格力電器是中國最成功的走專業化路線的家電企業。在多元化蔚然成風的今天,格力專業化的道路不僅沒有越走越窄,反而越走越寬。2012年,公司銷售收入突破1000億元,成為國內首家年收入突破千億的家電上市公司。
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11月15日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只要堅持技術創新,暖通行業的市場潛力十分巨大。
董明珠去年擔任格力電器董事長后,提出格力電器五年內再造一個千億的目標。她的目光看得很遠,“我們是按照百年老店的思路來打造企業,格力從創業到今天已有20多年了。我跟員工講,到今天為止,格力仍然在打地基,你不把地基夯實了,100層大樓即使蓋起來也會倒掉。”
展望未來,格力電器給自己的專業化畫了一個更大的同心圓—堅持專業化,但在制冷領域內實行多元化。事實上,在不斷推動空調產業創新發展的同時,格力電器已將壓縮機等核心技術應用到更多行業。“格力的多元化并不在于跨行業的多元化,更多的是在技術領域的多元化。”董明珠說。
以誠信為核心理念
2003年,格力電器銷售收入突破100億元,有人就說格力碰到天花板了。沒想到,不用十年,格力電器的銷售收入便突破1000億元。如今,格力電器已是全球最大的空調企業,一年在國內和海外銷售的空調約4000萬臺,約占全球家用空調產銷量的30%。
與此同時,格力電器創造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自1996年上市以來,堅持每年分紅;至今已連續11年納稅居國內家電行業之首。
這些,在董明珠看來都沒什么了不起的,格力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對于格力的成功之道,有許多不同的理解。從董明珠對格力發展歷史的梳理中,答案似乎更簡單:誠信理念也許是一切的根源。
1991至2000年,前十年的發展,格力的兩個關鍵詞是制度和質量。1994年,董明珠從基層調回格力電器總部任經營部長,著手完善銷售制度。通過制度完善,消滅了“三角債”,保證了經銷商和廠家的合理利益。次年,格力收入翻了七倍,空調產銷量躍居國內首位。
針對零配件的質量問題,格力電器于1995年建立了行業內獨一無二的篩選分廠,對進廠的每一個零配件進行嚴格檢測;在設計、制造、采購等環節大力推行“零缺陷”工程;全面實施“精品戰略”,為格力空調贏得消費者口碑打下堅實的基礎。
誠信是格力電器倡導的核心理念。“首先要對周圍的人負責”,董明珠說,對消費者、員工、投資者,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十年前,空調行業的價格戰如火如荼,格力電器堅決不參與價格戰。因為盲目的價格戰是以犧牲質量為代價的,“我們要堅守自己的原則”。
技術、營銷、管理等多方位創新
堅守誠信,使格力打下了扎實的根基,而創新則為格力插上了騰飛的翅膀。2000年,國內空調技術尚沒有重大突破,同行紛紛實施多元化。面對誘惑,格力不為所動。因為資源有限,只有專心才能將產品做好,格力進一步明確了自己的專業化戰略。
過去中國的家電企業本質上是組裝廠,從外國進口壓縮機、電機來組裝。2001年到外國求購技術碰壁后,格力意識到,技術創新必須依靠自己。從2001年到2010年,格力不斷投入,十年磨一劍,逐步實現了空調核心技術上的突破。
如今,格力擁有5000多人的專業研發團隊、2個國家級技術研究中心、4個技術研究院和400多個國際一流的實驗室。在格力,研發投入不設上限,而是“按需分配”。作為中國家電行業研發投入最高的企業,2011年格力研發投入逾30億元,2012年更達到40億元。格力目前已擁有8000多項國內外專利,其中發明專利2000多項。
像去年年底發布的“雙級變頻壓縮機”技術,改變壓縮機過去對空氣一次壓縮的原理,變為兩次壓縮,使空調的適用范圍擴大至零下30℃強勁制熱和54℃高溫快速制冷,可以解決我國北方地區的冬季供暖難題,也給格力空調帶來新的市場空間。
格力的營銷模式,也是獨創的。1997年,格力進行了一次重大營銷變革,由各地主要經銷商入股,組建區域性銷售公司,打破大經銷商之間混戰的局面,保證了消費者、商家和廠家的利益。目前,格力在全國擁有27家區域性銷售公司,在全球擁有近2萬家專賣店。
以自有渠道為主,增強了格力在產業鏈上的話語權和價格掌控力。這張龐大而穩定的銷售網絡,還為格力帶來了充裕資金。多年合作共贏的關系,使經銷商敢于投資格力,從1997年開始格力就沒有一分錢銀行貸款。所以,在技術研發上可以大筆投入。
管理上,格力也有獨到之處。董明珠認為,以人為本在于將員工的正能量發揮出來,這離不開制度。“我跟原來的老總明確規定,不用自己的親戚和同學,(他們)不能跟你有任何交易,特別是上游供應商絕對不允許。雖然不違法,但會形成壞的風氣。”
“讓權力在陽光下運作。” 董明珠說,格力8萬員工中有1000多名黨員,必須戴黨徽,否則罰款。與規范、嚴明的制度相匹配,格力選拔人才時是“德在先、才在后”。她坦言,盡管待遇不錯,但格力的薪酬不是業內最高的,許多員工是為實現自己的價值而努力。
產業延伸和企業傳承
技術、營銷、管理、人才“四輪驅動”的創新,使格力獲得了長足發展的動力。然而,當格力靠單一產品,跨越千億門檻之后,未來的發展路徑,再次考驗領導者的戰略眼光。
董明珠透露,格力四個研究院,現在做很多未來5年、10年發展方向的研究,格力依然還是堅持走專業化的道路。“在暖通行業里面,我們現在一講空調就是冷氣。怎么把空氣暖和冷有機結合起來,其實挺有學問的,我覺得市場是無限大的。”
其實,自從2005年格力第一臺離心機面市起,另一扇窗戶已經向格力打開。對比家用空調,商用領域的中央空調技術難度更高,市場潛力也更加巨大。董明珠自信地說,格力已經掌握了世界上最先進的中央空調技術,外資空調企業從格力挖角技術人員就是例證。
格力的壓縮機,現已應用在晶弘冰箱上;格力小家電今年年底起,全面啟用“TOSOT”品牌,覆蓋空氣凈化器、凈水機等多個產品。也許現在沒有必要急于給格力下定義,格力最新的廣告語“讓天空更藍、大地更綠”彰顯了它更廣闊的未來。
海外市場的潛力也不容小窺。今年,格力出口額同比增長約20%,快于國內的增速。董明珠認為,格力贏得國際市場,還是用品質、技術說話。當然這個時間會很長,格力不會急于求成,會穩健地走。
對于董明珠來說,接班人和傳承是另一個重要的課題。“我們現在開始把80后作為主要骨干,把90后作為苗子來培養,建立一支長期、穩定的團隊。我們打造一個公平、公正的環境,培養出很多優秀的人才,這些人逐步走上領導崗位,這才是格力寶貴的財富。”
她今年還在格力內部組建信息化委員會,并擔任主任。“格力未來做到2000億元,讓員工拿到10萬年薪,靠人海戰術肯定不行,這時候需要信息化。”董明珠的字典里,沒有深奧的理論。她堅信,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地走好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