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一個企業賴以生存的根本?對這個問題,每個企業家都有自己的答案。在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看來,是幾十年如一日的專注做好產品,是不計投入地自主研發之路,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鼓勵創新的企業文化。
2013年12月21日,格力電器在珠海舉行了一場技術鑒定會,發布了其自主研發的“光伏直驅變頻離心機系統”,這項新技術讓中央空調驅動力具備了“自給自足”的能力,即使停電了也可以利用太陽能持續工作,專家組一致認定該技術屬于全球首創。而這項技術的取得,不僅是格力電器多年來走自主創新道路的成果,更是其一直堅持培育創新型企業文化嘗到的甜頭。
作為格力電器的掌門人,董明珠不止一次在各種場合強調,技術只是一個結果,更重要的是企業的文化,文化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對企業創新發展的意義卻是顯而易見的。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董明珠再次提到,她最高興見到的,不僅是技術創新成果的持續面世,還有企業文化的升華。
“企業的真正價值在于創造、在于改變,而不是模仿。”董明珠說,“要讓別人來學我,不是我去學別人。”要做到這一點,就要不斷創新,而鼓勵創新是格力電器企業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這種企業文化不僅培育了一項項技術成果,還讓每一個企業員工找到了自己的目標和方向。
創新是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情,失敗在所難免。格力電器在鼓勵員工創新的同時,允許犯錯,“只要你是為創新而犯的錯,我們不僅不會懲罰,反而會獎勵。”董明珠說。今年,格力開展全員參與的合理化建議活動,每個員工都可以就技術創新、工藝改進等提出自己的建議,被公司采用的可以獲得不同金額的獎勵。這些合理化建議不一定每一條都“合理”,也不都是“很大”的創新,多是一些細微處的改進。而對格力電器而言,每一個細微處一個丁點兒的改進,就是一種進步,就可能孕育出劃時代意義的重大技術。
格力電器此次推出的“光伏直驅變頻離心機系統”就是在這樣的企業文化氛圍中孕育出來的。據介紹,這一技術的主要方向是節能環保,在用電高峰期的環境生態效益十分顯著。以珠海為例,一臺400千瓦太陽能變頻離心機每年可省電57.12萬千瓦時,可節省標準煤199.48噸。這意味著減排552.45噸二氧化碳、6.54噸的二氧化硫和2.39噸氮氧化物,同時減少因火力發電產生的150.72噸粉塵。這一技術推廣開來,對全國乃至世界節能降耗、環境保護的意義將十分重大。董明珠說,作為全球最大的空調生產企業,格力電器必須承擔引領行業發展的重任,竭力為世界節能事業的發展、改善人類生活環境貢獻力量。“每一個企業都要盡到保護環境的責任,做出來的產品不要污染環境。”
對大環境負有如此的責任并盡力保護和改善,對企業內部的“小環境”,格力電器也一直在用心呵護,讓每一個在這里工作的年輕人都能實現自己的夢想。董明珠說,在這里,每一個年輕人都找到了自己的目標和方向,他們不是為了掙錢而活,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價值而活。我們從來不用金錢來激勵人才,而是努力給人才提供一個實現價值的平臺。
在這個平臺上,創新蔚然成風,而且成就斐然,更讓董明珠感到欣慰的是,很多創新都是來自“草根工人”。如從機修工成為十七大黨代表的機修班長張樹源(現已調任珠海市香洲區工會副主席)、開叉車創造吉尼斯世界紀錄的叉車司機曹祥云、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盧錦光等,這些人才和他們的成就成為新時期產業工人的代表,更使格力贏得了家電行業“黃埔軍校”的美譽,很多企業包括外企都對格力電器的人才虎視眈眈,要高薪挖走。
對此,董明珠一點都不擔心,因為她知道,除了金錢外,員工還有更高的精神追求,那就是實現自己的價值和夢想,而格力為員工提供的正是這樣一個平臺。據介紹,格力不僅提供高工資待遇,還提供住房、幫助解決子女教育等問題,這是滿足的員工的基本生活需求。更重要的是,格力還為員工提供了很多充實自己、提高能力的機會。董明珠說,今年,格力電器正在抓緊籌建一個技術工程學院,鼓勵所有的員工參與培訓,希望他們都能成為一個技術人員,成為一個專家,有的是搞技術開發,有的搞機械維修,有的從事生產線的管理。
這些措施帶來的變化是巨大的。董明珠介紹,2011年格力的員工有90000人,當年的產值是800多億元,今年的產值有望突破1200億元,但是員工才7萬多人。相比之下,產值增加了400億元,但是員工減少了2萬人。
“這就是轉型升級!”董明珠說,格力的轉型升級不僅體現在產值上,還體現在員工的價值認同上。她說,現在我們的目標是希望推出來的產品都是工藝品,每個消費者回到家里,打開門第一個想看到的是格力的產品,這就是我們的夢想。這也是格力所有員工的夢想,每一位格力人都在為了實現這一夢想而努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