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臺空調幾千元,那么空調里的一塊小擋板又能值多少錢?讓人想不到的是,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空調零部件,卻又讓格力、美的這兩家國內空調巨頭在法庭展開拉鋸戰。
日前,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做出判決,維持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的第20624號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即間接支持了格力擁有的“可拆裝式空調室內機管路安裝擋板”(簡稱“安裝擋板”)實用新型專利權的有效性。
此前的2013年6月,廣東省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格力訴美的侵犯該專利權案件作出一審判決:認定美的侵權行為成立,要求美的立刻停止使用格力“安裝擋板”專利,立刻停止銷售、許諾銷售侵權的產品,并賠償格力經濟損失95萬元。
一塊擋板何以引發兩大空調豪門多番公堂對決,是意氣之爭,還是打擊對手的策略?
格力的專利經驗
來自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所有工業企業中,有專利申請的比重僅為2%。
有企業主坦言,那時誰敢申請專利呢?申請了專利,就等于公開創新秘訣,很容易就被同行剽竊,然后再壓低價格,同質化競爭,結果還受不到什么處罰。
對此,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表示:目前中國知識產權運用能力已明顯增強,并形成一批熟練運用知識產權制度的優勢企業,侵權假冒多發勢頭得到遏制。
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認可這樣的經驗:在研發新產品前首先開展專利調查,研究專利規避策略,提前進行專利布局,最終研制出自己獨有的解決方案,并進行有效的專利保護。
以格力電器為例,努力創新研發之余不忘加強專利管理,發現被侵權則積極應訴。
近年來,格力和美的兩大空調巨頭間就發生了數起專利糾紛,除了“安裝擋板”專利侵權之外,還涉及了商用空調技術專利、面板風葉外觀專利、睡眠空調技術專利等。其中“美的侵害格力睡眠空調技術專利權案”還曾先后入選了全國法院2011年知識產權保護十大典型案例,以及最高人民法院2013年公布的8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典型案例。
西方國家建立現代知識產權制度已經過數百年時間,而中國實行這一制度只有30年。現在,有必要提醒所有的企業主,你進行專利調查、制定專利風險規避策略了嗎?
“專利優勢權”已是核心資源
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在參加2012年全國“兩會”時曾表示:“如果創新成果得不到保護,讓投機取巧者、剽竊者能夠有機可乘,輕易利用他人的領先專利技術去贏得市場和利潤,那么企業的創新熱情和整個產業的競爭力也將大幅下滑。”
事實上,宣稱“掌握核心科技”的格力已建立起自己的空調專利池,格力成為全球家用空調老大的背后,恰是這一專利池在發揮重要作用。
全球經濟格局當中,知識產權的戰略地位可以說不亞于石油。誰掌握了知識產權的優勢地位,誰就能在市場創新與競爭中占據主動地位。
走向世界的中國企業對此深有體會:沒有知識產權的企業,單靠勞動力和資源的低成本獲得的競爭優勢,已經越來越弱,市場稍微有一點風吹草動都足以對企業造成嚴重打擊;發達國家不時發起知識產權訴訟案,更讓不少中國企業吃盡苦頭。特別是世界范圍內出現了知識產權與標準相結合、知識產權與貿易相掛鉤的新趨勢,使沒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產業的發展空間受到進一步擠壓。
就算企業定位于國內市場,知識產權的沖擊也無處不在。統計數據顯示,盤點位列全國發明專利授權量前十位的地區和企業,就可以發現,誰的發明專利越多,誰參與制定的標準就越多。有能力左右標準,就能成為市場規則制定者,競爭力自有天然優勢。